長舌、閒話、流言、八卦。這些都是對gossip的翻譯。今天,長舌充斥在我們四周,立院廟堂、企業商場、電視節目、網際網路觀察可見。台灣曾幾何時變得如此「長舌」?這麼耽溺於「八卦」?我們為此又正付出什麼樣的代價?我想了想,得到一些答案。
首先,Gossip帶有迷人的知性,它是一番探索。「謠言止於智者」,但是gossip 的判準不在於正誤,說者與聽者對其不確定性都了然於胸。Gossip貌似知識追求的過程,連智者也不免上癮,它擺明是一番開放的探索,帶來懸疑好奇的興奮。一般以入微的觀察開場、以大膽的揣測開展、再交叉著細節與轉折,而結局總讓人有恍然大悟的刺激。
但那終究只是冒牌「求知」的廉價魅力。Gossip不斷創造「話題」,但從不指向思辯。人們在gossip中心底呼喊的渴望,是"entertain me""而非"inform me"。在gossip的世界裡,一切被說的都不確定,一切的不確定都正被判定。而判定的正確性憑賴的並不是證據與邏輯,而是參與gossip的人們毫不猶豫的盡情想像。
Gossip也是一種非常傳統的道德控制,在它的想像臆測背後,總是預設著獨斷、未經反省的倫理標準。然而,gossip最終不過是一種缺少反身性的道德論述。它藉著集體長舌那些偏差的「閒雜人等」,另一方面創造了道德正確的「自己人」,也肯定了隱含的道德秩序。耶穌那已成經典的反諷鼓舞:「你們當中沒有犯過罪的,就先拿石頭打她」,便是藉著打破法利賽人傲慢自視的道德界限,才開啟了真正的道德自省。
Gossip已不只存在於「私」的領域,不管就內容形式或者發言場所,它早已經滲透到我們的公眾領域。而且(這點很重要)總可以被說成是「屬於並為了」公共利益,因而偽裝其輕浮的本質。最近一位由醫轉政的公眾人物,在記者會上當著全國觀眾向總統發言:「我建議總統去看看心理醫生!」。這發言的對象是等待著被餵食gossip的觀眾,哪裡會是總統?晚間電視的討論果不其然正是關於「該不該看病」的公共議題。
但是,詭辯來了。「總統健康關係到國政的品質」,誰說是gossip?以此類推,公司裡流傳的八卦自然關心的是企業的生產力,窺視藝人的私生活則出於擔心年輕人學壞榜樣,高層神秘電話的傳聞不消說必是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Gossip刁鑽圓滑地遊走私/公便是如此容易,讓人不易警覺「長舌社會」來臨的陷阱。問題是,gossip的娛樂效果正在熱頭,有誰真在乎冠冕堂皇的微言大義下,這樣的語言如何能夠承載理性社會對於政治與教育的公共關注與思辯?
Gossip是一種偽裝嚴肅的娛樂事業,是玩弄語言遊戲的混水摸魚。政論節目可以妝點成「夜總會」,政經議題不妨坦白「不正經」。尖酸刻薄的機巧取代了穩健的批判,主持人其實才是在螢幕上穿針引線、調動gossip的話題女王。偷拍光碟的新版本你看了沒?當紅影星的緋聞你知道嗎?政壇鬥嘴的最新流行語你聽過吧?Gossip是「事不關己的社會關心」,是公開分享的集體窺視。參與到這長舌的遊戲,螢幕上與螢幕下交叉傳遞,你彷彿便因此與社會取得了聯繫,不再落單孤寂。
Gossip顛倒權力的作用很早就被發現,因此被稱為「弱者的武器」。「下班後聊老闆的八卦」是焦慮員工最大的娛樂,可以重拾工作的尊嚴,理由在此。影歌星高高在上,吸引稱羨目光,一旦成了gossip話題,「以眼還眼」每天窮於躲避眾人眼光。官僚政客氣勢凌人,一旦成了gossip的對象,便光環盡失,裸露於權力的骯髒。這或許也解釋了傳統父權社會中的婦女為何「長舌」,那是她們被扭曲的唯一「公共參與」!Gossip是神奇的「平權創造者」(equalizer),它創造了民主化的商業社會所最需要的「平等」氛圍!
表面上看來,gossip滿足人們「求知」的好奇、肯定「道德」的秩序、創造「平等」的氛圍、洋溢「眾樂樂」的效果、鼓勵交換「參與」。難怪gossip在民主剛起步與商業獨秀的社會中如此漫生繁衍。但是,gossip遠非這些價值本身,甚至透過混淆與替換,gossip正是這些價值實踐的障礙。一旦gossip當道,集體窺視偽造成了求知,獨斷取代了道德自省,犬儒嘲諷變裝成了平等,刻薄輕浮成了娛樂。在眾生喧嘩的熱鬧中,它毫無節制地滲透充斥我們的生活四周,也綁架了我們的公共語言,人們遂因此漸漸失去了想像那些價值的可能。
承認我們是「長舌社會」的共犯,只是新興的民主社會走出迷障與耽溺的第一步。
提升言說環境品質的下一步,可能要先從有節制地「不聽」、「不言」開始。
這是Gossip Society來臨帶給我們公共生活最大的弔詭!
Recent Comments